阅读量86
近日,上海三联书店推出著名文史作家祁新龙的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本)。该书分《新生》《蓄势》《聚变》三部,近130万字,是至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秦文明历史著述,书中完整呈现了秦族自上古至秦朝灭亡近两千年的文明历程。作为当代秦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的出版对于探寻中华民族文明源流,弥补早期文明史叙事中秦人缺环的部分,并实现中华文明史中秦文明史的深入普及,有着重大意义。 秦兵马俑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秦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是同步的,秦文化兼容并蓄、融合创新的特征,对我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产生了奠基性的影响。 甘肃省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自200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成立早期秦文化研究项目组,以礼县为重点进行秦文明考古工作,至今二十余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而对这些成果通过通俗化写作予以普及,让读者真正读懂秦人、秦国、秦王朝的历史,成为祁新龙历时五年创作《大秦长歌》的初衷。祁新龙认为,对史学研究而言,用通俗的手法向更广大的读者重新介绍历史,远比追求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上的“标新立异”更重要。 祁新龙 著 上海三联书店 《大秦长歌》立足于“创业颂歌”“风烟战歌”“帝国悲歌”三部曲,以考古发掘为依据,结合文献史料,用通俗的故事讲述了秦族自上古氏族部落诞生,一步步壮大成为西部诸侯,称霸西戎,又推行变法,合纵连横,逐渐向东蚕食,建立首个统一王朝,并在统一全国后速亡的历程。全书可视为一部完整呈现两千年秦文明起源、发展、壮大、衰亡的浩瀚史诗。 《大秦长歌》在勾勒秦文明早期孕育发展史时,综合了西犬丘、秦邑、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和西山坪遗址、礼县圆顶山遗址、甘谷毛家坪遗址、清水李崖遗址、张家川马家塬遗址等秦文化遗址考古成果,以“二重证据法”还原了秦人在五帝、夏、商、西周时期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尤其是填补了秦人始祖伯益至大骆一千余年早期秦文明史叙事中的缺环部分。 礼县四角坪秦国大型祭祀建筑群遗址卫星图及数字还原图 在史料归纳和运用方面,《大秦长歌》以《史记》《尚书》《左传》《帝王世纪》《竹书纪年》《逸周书》《清华简》《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等文献为基本史料,通过严谨的辨正与整合,将历史线索与历史人物两方面的融合和互动作为总体叙事策略,以故事性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塑造出大量鲜活的历史人物,并渗透着作者本人的史家判断与思考。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铁血征伐的战国时代是《大秦长歌》浓墨重彩的部分。从商鞅变法、张仪纵横各国、秦昭襄王“远交近攻”,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中国,秦国在大争之世中的生存之道,是古代中国奋斗精神、外交智慧的卓越代表。《大秦长歌》注重展现大国争霸全貌,并着力发掘诸子百家的外交学说,将以秦国为代表的、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赋予更多现实意义。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祁新龙为甘肃礼县人,生长并长期生活在这一“秦祖都邑”,他是历史学者、当代“陇南作家群”代表作家,同时也是甘肃省秦文化研究专家站进站专家。祁新龙多年从事先秦文化和宋文化研究,擅长用散文笔法,从微观入手,书宏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并注重历史因果性研究,已出版历史著作和非虚构著作十余种。在《大秦长歌》中,祁新龙以荡气回肠的文风和娴熟流畅的语言,将两千年秦文明史娓娓道来,并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相,为读者竭诚奉献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文明长卷。 名家推荐 《大秦长歌》以秦文明发展递嬗之线索,横贯两千年华夏文明长河,严谨的考据、丰富的细节、生动的人物、诡谲的斗争,种种精彩在书中俯视即是,如歌如泣。考古学的严密与文学的点化,在书中兼容并蓄;冷静的笔锋与激情的泼墨,在书中完美结合。又一部再现华夏文明伟大起源的宏大著述得以面世。 ——张明扬(作家、著名历史写作者) 中华文明起源于华夏、戎狄的冲突与融合,而兼容两族文化习俗的秦文明,不仅是中华文明探源不可或缺且弥足珍贵的一端,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融合创新”的最好例证。因此,深入研究和普及早期秦文明发展壮大史在当下愈显珍贵。祁新龙先生的这部宏著,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有益尝试,我相信《大秦长歌》必将在秦文明史学界和大众读者心中会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刘三解(著名历史作家、学者) 这部《大秦长歌》,规模之大,气势之宏,考证之严谨、人物之鲜活,在秦史通俗著述领域鲜有可比肩者。书中,祁新龙展现了其对秦文明考古领域的深谙以及出色的文献化用能力,文风荡气回肠,语言娴熟流畅,可谓竭诚为历史爱好者奉上的饕餮盛宴。 ——柯胜雨(著名历史作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