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63
如果一部学术著作问世多年后仍被视为该研究领域绕不过的必读之作,那么该书的学术价值可以说通过了充分的检验而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彭国翔教授的《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就是这样一部经典学术力作。适逢该书初版距今二十年之际,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了它的最新增订版以兹纪念。 《良知学的展开: 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增订版)》 彭国翔 著 上海三联书店 内容介绍 作者以中晚明阳明学的核心人物王龙溪为取样,全面、彻底地考察其哲学思想,进而扩展到中晚明阳明学的整体脉络,探讨其思想内涵与发展线索,既进行专精深细的个案研究,又以问题为中心条分缕析地把握阶段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并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机结合,从而使中晚明阳明学丰富的思想内容获得了深入清晰的展示。本书资料翔实,尤为突出的特点是思想讨论的深入,理论分析能发前人所未发。在所处理的课题范围内,本书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作者介绍 彭国翔,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以及世界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访问学人与研究员。曾获“2016年度北半球国家与文化克鲁格讲席”(Kluge Chair in Countries and Cultures of the North)、“2009年度贝塞尔研究奖”(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学和宗教的比较。除本书外,还著有《身心修炼:儒家传统的功夫论》、《中国哲学方法论:如何治中国哲学》、《智者的现世关怀:牟宗三的政治与社会思想》、《近世儒学史的辨正与钩沉》、《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儒家传统的诠释与思辨:从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儒家传统与中国哲学:新世纪的回顾与前瞻》以及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学术翻译、主编丛书多种。 版本介绍 本书有台湾学生书局2003年的繁体字初版以及北京三联书店2005、2015年的简体字版。2023年上海三联书店的这一版是迄今为止校订最为精良的一个版本。 《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的初版为台湾学生书局2003年的繁体字版。 第二版,也是简体字的初版,2005年由北京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作为“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九辑的一种出版,由于篇幅较长,当时的附录只收了“王龙溪先生年谱”,略去了“明刊《龙溪会语》及王龙溪文集佚文——王龙溪文集明刊本略考”。 2015年,作为“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修订版之一,本书再次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明刊《龙溪会语》及王龙溪文集佚文——王龙溪文集明刊本略考”作为“附录二”收入其中,并新增陈来教授新写的序和本书作者的一篇后记。 2023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20周年增订版经过了全面校订,较之以往诸版,其可能存在的错误减少到了最小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校订最为精良的一个版本。此版收录了陈来先生先后为本书写的两篇序(2005版、2015版),作者彭国翔的两篇后记(2005版、2015版),以及彭国翔先生为本次出版新作的自序。 目录 增订版序 陈来 /1 序 陈来 /1 自序 /1 第1章 导论 /1 一 意义与对象 /1 二 目标与取径 /5 三 线索与脉络 /11 第2章 王龙溪的良知观 /20 一 思想渊源 /20 二 良知之“无”与“有”/28 三 良知与知识 /40 四 见在良知 /59 五 作为信仰对象的良知 /69 第3章 王龙溪的致良知工夫论 /81 一 阳明工夫论的重点与问题 /81 二 先天正心之学 /87 三 一念工夫 /113 四 先天工夫的评价 /134 第4章 王龙溪的四无论 /155 一 四无论的提出 /155 二 四无论的涵义 /167 三 四无论的定位 /191 第5章 王龙溪与佛道二教 /210 一 龙溪与佛道二教的因缘 /211 二 龙溪的三教观与自我认同 /231 三 道教思想的判摄与融通 /252 四 佛教思想的判摄与融通 /278 第6章 中晚明阳明学的本体与工夫之辨 /298 一 良知异见 /299 二 究竟工夫 /321 三 知识之辨 /338 四 现成良知之辨 /354 五 无善无恶之辨 /371 六 格物工夫之辨 /395 第7章 中晚明的阳明学与三教融合 /411 一 三教融合 /412 二 有无之境 /422 三 生死关切 /436 四 正统与异端 /453 五 儒学的民间化与宗教化 /463 附录一 王龙溪先生年谱 /483 附录二 明刊《龙溪会语》及王龙溪文集佚文 ——王龙溪文集明刊本略考 /547 后记 /595 增订版后记 /599 征引与参考文献 /606 索引 /621 《良知学的开展》出版二十周年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