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90
“老字号活动”中秋特辑 前情提要 上周五 功德林与真老大房 两家老字号企业 提前给中秋节来了一波预热 这周 杏花楼与新雅 强势来袭 老字号进机关 第 6 弹 9月12日 (周四中午11:00-14:00) 杏 花 楼 始创于1856年的杏花楼原本是一家两开间门店,经营广式小吃,随着老城厢发展兴盛,小吃店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供应正宗粤菜,还兼营欧美大菜。清末探花、书法名家朱汝珍品尝过后赞不绝口,当场挥毫写下“杏花楼”三个大字招牌,至今仍在总店高高悬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杏花楼粤菜美名远扬,吸引着当时的政要名人与社会各界名流接踵而至。上海申报曾报道:“四马路杏花楼、素以擅治粤菜、驰誉全国、每年所制广式月饼、尤为脍炙人口。” 自上个世纪20年代,杏花楼的精制月饼逐渐以独特配方、精湛工艺、长久软糯的特色享誉海内外。2007年,杏花楼月饼制作工艺被评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遗产,杏花楼决定将凝结了几代人心血的“秘制配方”和16道月饼制作工序中的独到工艺,藏进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保险箱,使它成为杏花楼独家拥有并可以世代相传的知识产权。这套珍贵的配方资料,涉及独特的月饼配方工艺共计109个,杏花楼玫瑰豆沙馅的原料必选用海门的大红袍赤豆,椰蓉的原料来自马来西亚,莲蓉选用的是出自湖南的湘莲,五仁中的榄仁来自广东西山,杏仁出产于新疆北山,核桃则用云南的核桃……用料讲究、工艺独特、质量上乘是杏花楼月饼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杏花楼轶事 他上任伊始,就策划了一个大动作:将原来的两开间二层楼翻建成七开间四层楼的钢筋水泥楼房,改建后的杏花楼可容纳酒席百余桌,成为当时上海滩最著名,也是最大的广帮菜馆酒楼,并以“中西大菜、龙凤礼饼、喜庆筵席、回礼茶盒”的经营特色,吸引了大批商人及军政官员纷纷光临。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杏花楼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购买杏花楼月饼 输12 1933年,上海著名国画家杭樨英专门为杏花楼绘制了一幅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重彩国画“中秋明月,嫦娥奔月”,杏花楼将此图案印上月饼盒,并配以“借问月饼哪家好,牧童遥指杏花楼”的诗句,由此成为几代上海人最熟悉的“Logo”。 时过境迁,1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杏花楼已是几经修缮,但店招上方凸显出来的金字“咸丰六年(1856年)创建”似乎是在告诉人们:真正的老字号代表着一种信誉,一种诚信。对一座城市而言,老字号是其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老字号的无形资产;也是“杏花楼”等老字号今日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所在。 新 雅 粤 菜 馆 “新雅”原为“新雅茶室”,由广东人蔡建卿于1926年创办,新雅食品连锁专卖是专门经营销售新雅品牌食品的专卖店,除销售上海市名牌产品--新雅月饼之外,日常销售新雅名特食品、西式糕点、美味熟食、腌腊制品、半制成品、中式点心、休闲食品以及代理产品等等。是沪上文人雅客品茗叙闲的场所。 巴金的恋爱史就开始于新雅;鲁迅与许广平从四川路店到南京路店,一直是新雅的座上客;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则是新雅的第一批股东。新雅曾和美国的飞虎大队陈纳德将军合作,陈纳德派遣飞虎队用飞机为新雅运送过云南的火腿、哈密瓜等物产原料,当时在沪上名声大振。在1936年上海《食品大观》中写道:“在上海菜馆中,自然可独操胜券,执广帮菜馆牛耳的,当推新雅。” 新雅招牌菜 在广帮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极其丰富。新雅滑虾仁、蚝油牛肉、菠萝咕咾肉、烟熏鲳鱼这些菜品曾多次获奖,亦有多位名人题词。 新雅月饼是不少老上海人的回忆,也是新雅的“镇店美食”,秉承了传统的制作配方,选用上等天然原料,成品皮薄馅靓,口感滋润柔软。 这个中秋 有月饼界的扛把子在 就是不一样 “老字号进机关”活动 祝大家 中秋节快乐! 本期小编:尤世敏(上勤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