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96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在这一伟大征程中,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起,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颂宋庆龄在历史关键时刻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歌颂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2021年,“上海宋研会”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专题系列。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宋庆龄作为特别邀请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新中国与外国建交的原则。 《共同纲领》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和精神是宋庆龄高度认可并支持的。她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热切地号召道:“同志们,让我们现在就着手工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新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联合起来,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 宋庆龄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报告 1950年,宋庆龄与周恩来、郭沫若等在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中签名 1952年2月,宋庆龄与郭沫若在世界和平理事会的支持下,领衔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这是我国作为东道主首次筹办的大型国际会议及大型外事活动。宋庆龄在会议筹备过程中,发表《中国人民与和平》一文,阐述中国将利用一切机会促进世界和平。1952年10月2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出席会议的有亚洲、大洋洲及美洲太平洋沿岸的37个国家的正式代表344人,列席代表34人,共378人。宋庆龄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担任会议执行主席,并致开幕词《动员起来!为亚洲、太平洋区域与全世界的和平而斗争》。她指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和对于世界和平的要求,日益密切地连系起来了。”除此之外,她还利用这样的平台揭露出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丑恶行径。更为重要的是,此次会议对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各国人民了解新中国产生了积极作用。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952年12月12—19日,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在维也纳举行,参加大会的共有85个国家1587人。宋庆龄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此次大会。为了体现对宋庆龄的尊重和对会议的重视,周总理认为宋庆龄的主旨演讲稿不能由外交部直接代拟,而是由周总理、宋庆龄和金仲华共同推敲,以充分反映出宋庆龄的个人风格及智慧。在会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的她作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呼吁:“联合起来了,人民就能扭转局势,走向和平。”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1952年12月,宋庆龄在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上发表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 除了为争取世界和平而努力,宋庆龄还在周边外交中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力。1954年4月29日,宋庆龄出席《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签字仪式。在仪式序言中,首次公开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签字仪式 宋庆龄在周边许多国家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性。正如刘少奇所说:“宋副委员长到国外去访问,可以调动积极因素,比如调动印度尼西亚的积极因素、华侨的积极因素。有些积极因素,我们共产党调不动,宋副委员长可以调动,各民主党派可以调动,所以我们大家合作就有好处。统一战线对革命的意义,对国家建设的意义,就在这个地方。” 1955年、1956年和1964年,宋庆龄分别出访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锡兰这5个亚洲国家。1955年,宋庆龄在访问印度时,尼赫鲁总理在欢迎会上说:“你是作为伟大国家的伟大领导人到这里来的。如果我可以冒昧地这样说,你在我们的心目中甚至超过了那个程度。”在访问亚洲五国的过程中,宋庆龄始终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并弘扬中国和这些国家源远流长的友谊及和平传统。宋庆龄的这些访问,有助于扩大中国的对外交往、打开和平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进展。 1964年,宋庆龄、周恩来、陈毅一行在锡兰受到热烈欢迎 宋庆龄在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的寓所,以及她在北京先后居住的方巾巷寓所、前海西沿8号寓所和后海北沿46号寓所,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她在寓所里热情接待来访的一批又一批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代表团和国际友人。她的寓所成为新中国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见证了宋庆龄维护和平、增进中外友好交往的特殊篇章。 << 滑动查看图片 >> 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中国人民始终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深知和平安宁的珍贵,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作为新中国领导人,宋庆龄积极投身于世界和平运动,扩大并加强中国同亚洲其他国家的联系,并通过多种平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需求和呼声,致力于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为中国争取广泛的国际支持作出了重大贡献。 往期回顾 点 / 击 / 图 / 片 / 查 / 看 / 往 / 期 << 滑动查看图片 >> 撰文 | 罗 辉 配图 | 崔正秋 编辑 | 朱玖琳 崔正秋 排版 | 崔正秋 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侵权必究。 长按关注我们 Long press the QR code to follow us 宣传宋庆龄思想 弘扬宋庆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