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55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在这一伟大征程中,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起,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颂宋庆龄在历史关键时刻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歌颂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2021年,“上海宋研会”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专题系列。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了历史日程。筹备成立新中国的工作,是通过新政治协商会议(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进行的。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联名签发一封电报,热忱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计。一个月后,宋庆龄复信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由于健康原因,她婉拒了北上邀请,但她在信中亲切地称呼他们为“亲爱的朋友们”,并写道:“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着你们的事业。” 毛泽东、周恩来1949年1月19日电报底稿 几乎与此同时,宋庆龄态度鲜明地拒绝出任国民党政府任何职务,拒绝协调或主持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和谈。 5月27日,上海全市解放。宋庆龄对前来向她祝贺上海解放的史良说:“解放了就好了。国民党的失败,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它敌视人民、反对人民、压迫人民;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它代表人民、爱护人民,为人民谋福利。” 新政协筹备会召开在即,宋庆龄是各方共同期盼的旗帜性人物。先期北上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李济深、沈钧儒等纷纷来电,恳请宋庆龄与会。随着筹建新中国的各项工作逐步启动,中共中央认为再一次邀请宋庆龄北上的时机已经成熟。毛泽东、周恩来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邓颖超代表中共中央赴沪邀请宋庆龄。6月25日,邓颖超偕廖梦醒抵达上海,她此行携带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 毛泽东1949年6月19日致宋庆龄函 周恩来1949年6月21日致宋庆龄函 众望所归,精诚所至,6月30日,宋庆龄欣然答应北上赴平。是日,她出席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员会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会,发表祝词《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宋庆龄《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手稿 宋庆龄以散文诗的形式,用六个“致敬”、一个“万岁”表达了她对人民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事业的由衷喜悦和赞颂。这篇祝词饱含着她对中国共产党深厚真挚的感情,寄托着她对未来人民共和国的殷切期望,更体现出她长久以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进入了新的境界。 8月26日,宋庆龄在邓颖超、廖梦醒等人的陪同下,乘火车前往北平。28日,宋庆龄抵达北平,在火车站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社会各界代表50余人的热烈欢迎。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宋庆龄以特别邀请代表的身份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宋庆龄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话 “今天,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动力,中国的人民在前进,在革命的动力中前进。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一个建设的巨力,一个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首都、纪年等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宋庆龄与朱德、刘少奇、李济深、张澜、高岗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宋庆龄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其他副主席和委员一起就职。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员分别上车,前往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右起:刘少奇、李济深、张澜、毛泽东、宋庆龄、朱德 “我已经看到了新中国——它的长度和高度,它的诞生和生命的开始。” “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北京的整个空气,使每个人离开以后,都带了决心,要献出他的每一分力量,来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功。” 宋庆龄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 宋庆龄参与筹建新中国,是她长期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必然结果,也是她人生历程的新起点,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后,宋庆龄作为国家领导人,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视野中,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新中国,继续贡献她的智慧和力量。 往期回顾 点 / 击 / 图 / 片 / 查 / 看 / 往 / 期 << 滑动查看图片 >> 撰文 | 王婉如 配图 | 王婉如 编辑 | 朱玖琳 崔正秋 排版 | 崔正秋 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侵权必究。 长按关注我们 Long press the QR code to follow us 宣传宋庆龄思想 弘扬宋庆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