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1949 为新中国奋斗:立场坚定 支持解放事业(1949年2月)
2019-03-12

阅读量75

点击上方“上海宋研会” 可以订阅哦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典礼上,毛泽东正式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礼炮齐鸣,举国欢庆。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开国大典的宋庆龄,在看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年,宋庆龄五十六岁。她从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斗争中,她相信人民的力量,始终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缔造新中国做出了伟大贡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宋庆龄研究会推出“回望1949:为新中国奋斗”系列推送,在每个月回顾宋庆龄在1949年当月的重大事迹,讲述70年前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的点点滴滴,缅怀宋庆龄的历史功勋和伟大精神,展现缔造新中国宏伟气象。

坚定立场 支持解放事业

1949年2月1日,上海各大报刊头条均刊登了李宗仁昨日来沪拜访宋庆龄的消息。春节刚过,李宗仁便于年初三(1月31日)一早偕随员程思远等人搭乘专机赴沪。


妄图划江而治的李代总统此行目的有三:一是会晤居住上海的社会贤达和各界名流,包括颜惠庆、章士钊、江庸等各位无党派人士,推请他们北上与中共接触;二是挽留孙科内阁,希望孙院长勿将行政院迁往广州;第三便是亲自邀约宋庆龄“赴京(指南京)为和平努力”。


记者对前两项事务均有具体报道,但苦于对李宗仁与宋庆龄的会谈不知详情。


《申报》报道:

总统府人士对李代总统在沪访晤孙夫人之情形,拒绝透露,记者询以李代总统曾否邀请孙夫人前来南京,该人士答称:孙夫人健康仍欠佳,且连日此间气候恶劣,恐短期间甚少晋京可能。

1949年2月1日,《申报》报道李宗仁来沪


总统府之所以不向媒体做具体透露,是因为宋庆龄当日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拒绝了李宗仁的邀请。


1月31日下午三时半,与孙科、吴铁城等举行的重要会议尚未结束,李宗仁便中途早退,驱车分访宋庆龄和何应钦。


对于那次在宋庆龄寓所的谈话,李宗仁随员程思远多年之后有具体回忆:

1949年2月2日(误,应为1月31日),李宗仁专机去上海挽留孙科内阁仍返南京,下午偕我去拜访宋庆龄,希望她以个人身份到北京(时名北平)一行,向中共领导人转达李谋求和平的诚意。宋仍一本初衷,拒其所请。她说:“德邻先生,我曾经明白表示过,在国民党未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以前,我绝不参与这个党的任何工作。不久前,上海有些报纸造谣:说蒋介石下野,宋庆龄要出山了,我立即发表辟谣声明。20多年来,我的立场和态度始终一贯,不容有所变更。”

1965年10月5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会见李宗仁

1965年10月5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会见李宗仁及其夫人郭德洁。右起:程思远、徐冰、李宗仁、宋庆龄、郭德洁、石泓、张晓梅


1月31日,发生了一件比李宗仁来沪要重大得多的事情,上海媒体却没敢大肆宣扬。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北平城,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在望。


在这样的形势下,由颜惠庆、章士钊、江庸、邵力子(以私人身份)四人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于2月14日抵达北平,22日飞抵石家庄,当日下午抵达西柏坡,受到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热情接待。2月24日,代表团带着毛泽东给李宗仁的一封信飞返北平。27日上午,离开北平南归。

“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与同行要员合影。由左至右:老外交家颜惠庆、前大法官江庸、前北京政府教育部长章士钊、邵力子、李宗仁顾问甘介侯

1949年2月22日在石家庄接见和平代表的毛泽东


就在代表团南归带回毛泽东致李宗仁信的同时,宋庆龄给中共中央的复函正由中共地下党员华克之带回复命。


1949年春节期间,柳亚子女儿柳无垢收到金仲华自香港来函,说将有一位王先生来找她,要她帮助他。2月的一天早上,柳无垢正准备出门上班,那位“王先生”来了。“王先生”交给柳无垢一封信,要她当面交给孙夫人。


中共中央1月19日指示电(见“回望1949:为新中国奋斗”系列推送1月号)中提到的“在上海与孙夫人联络的人”并非柳无垢,而是中共地下党员、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工作组组长顾锦心。柳无垢不是中共党员,但是她曾经在香港参加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是宋庆龄的得力助手,深受宋庆龄的信任和关爱。

1948年9月,柳无垢与儿子柳光辽在上海合影


香港沦陷后不久,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柳无垢陪伴父亲逃离了香港,后应金仲华之邀进入美国战时情报局工作。她曾经为中国共产党翻译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战时情报局改名为美国新闻处,总部迁到上海。在上海,柳无垢等金仲华手下工作人员同他一起被调往上海美国总领事馆工作。1947年,发现自己被盯上后,出于安全考虑,金仲华离开上海赴香港。


柳无垢虽然与宋庆龄一直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但她并不常去宋庆龄寓所见宋庆龄,尤其宋庆龄那一阵正因卧病在床而谢绝一切宾客。柳无垢写信求见,告诉宋庆龄有要信面交,但是依旧被宋庆龄拒绝了。


宋庆龄回信说,因为正在打针,医生不准见客,所以不能见柳无垢。

1960年8月,宋庆龄在北京寓所与柳无垢(左)、罗叔章(右)和王安娜之子王黎明(后)合影


不得已,“王先生”要柳无垢写信明白告诉宋庆龄,信是毛泽东、周恩来写给她的,希望她早日见柳无垢。


柳无垢一直都不知道,“王先生”其实是中共秘密战线的优秀地下工作者,真名华克之,曾经屡建功勋。

1948年,华克之在香港留影


华克之在香港受命时,潘汉年明确告诉他,派他去上海执行任务是华南局的一致决定,并指示他,到上海后不能直接去找宋庆龄,而是去辣斐德路柳亚子家找柳无垢。


华克之在得到潘汉年允许后,将信件拆开改装。他买了一盒精美的英制巧克力糖果,拆开上盖,倒出糖果,将信件平铺在盒底,然后装上糖果,重新将上盖合上,仔细地贴好封签,天衣无缝和原装并无二致。


这盒巧克力糖果随华克之一路坐船从香港来到了上海,并安全地被递交到柳无垢手中。


为完成任务,柳无垢费尽心机,经过一个星期和宋庆龄的书信往返,最后,柳无垢得以来到宋庆龄家中,将信面交宋庆龄,又从宋庆龄处取得回信交给华克之。


宋庆龄信写于2月20日,是用英文书写的,根据原件翻译的中译文全文如下:


亲爱的朋友们:


请接受我对你们极友善的来信之深厚地感谢。我非常抱歉,由于有炎症及高血压,正在诊治中,不克即时成行。

但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着你们的事业。我深信,在你们英勇、智慧的领导下,这一章历史——那是早已开始了,不幸于23年前被阻——将于最近将来光荣的完成。

谨致

敬礼!

宋庆龄



华克之多年以后凭借记忆在自己的《卅年实录》中记录该信道:

接到某月某日大札,敬悉伟大的主席和全党同志对我安全的关垂,至为感激。经长时间的考虑,仍以一动不如一静,热烈地在上海迎接解放,和诸公迅速地在上海握手。根据我的预计,蒋介石是无可奈何我的,请求勿念。

两相比较,字面上出入较多,但是在精髓上,华克之的回忆还是与原件完全符合的:一是感谢中共中央的邀请;二是暂不北上;三是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不久将大获全胜。

长按关注我们

Long press the QR code to follow us

宣传宋庆龄思想,弘扬宋庆龄精神







(5) no-img 点赞
说几句
取消 确定